目录
01 内容概要
02 内容精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03 下讲预告
内容概要
内容精讲
本节课要解决两个问题:
其一,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国内科技哲学的学科发展史和主要研究领域。
其二,什么是科学哲学,科学哲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在课程的第一部分,介绍了自然辩证法学科的起源,以及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转换过程。
在课程的第二部分,正式展开科学哲学的导论。美国科学哲学家克莱姆克认为,科学哲学不是科学史,科学哲学不是宇宙观或自然哲学,科学哲学不是科学社会学或科学心理学,科学哲学也不是科学。因此,我们得到一个初步的定义:科学哲学是通过对科学的目的、方法、标准、概念、定律和理论进行逻辑的、方法论的分析,从而试图理解科学的意义、方法和逻辑结构。
国内两种代表性的科学哲学观:
刘大椿教授遍梳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结合自然辩证法传统,将他们的科技思想总结为“科技审度观”。主张从“辩护的科学哲学”,越过“批判的科学哲学”,走向“审度的科学哲学”。
科技审度观提倡一种辩证的、结合实际的考察,在具体的情境下研究科技对社会和人的影响。和经典的宏大技术批评不同,科技审度观拒斥对科技进行极化评价,既不将科学技术看作洪水猛兽,也不将其看作万能药。总体来看,马克思主义科技审度观包含三个方面重要内容:一是将科学技术看作直接的生产力;二是特别关注科技的异化问题;三是强调科技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必要手段。
吴国盛教授提出“第二种科学哲学”,结合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以及科学思想史,对现代科学的存在论基础进行反思。
“科学存在论研究科学本身作为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得以可能得条件和限度,正统科学哲学的片面性就在于忽视了这种本体论(存在论)研究,对自然科学的存在论基础持一种非批判的态度。批判科学并不是简单地反对科学,而是揭示科学的局限性,并将之作为超越的环节。”
吴国盛,《走向第二种科学哲学》,《哲学分析》2013年第6期。
最后,课程讨论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从“哲学的母体”到“科学的母体”的本体论转换。哲学科学同源——自然哲学:科学从哲学的母体中诞生——哲学的危机与科学哲学的兴起。
下讲预告
END
二四考研班、论文课报名
请咨询微信:
jyotisamadhisthana